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波教授指出,交感神经功能在心律失常、尤其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 心衰诊断的分类标准长期以来并无定论,以射血分数作为心衰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波教授指出,交感神经功能在心律失常、尤其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

心衰诊断的分类标准长期以来并无定论,以射血分数作为心衰分类依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20年,廖玉华教授等心衰专家共同倡导重新回归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分类,并制定了中国《舒张性心衰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以下简称《共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对此共识内容进行了介绍。

微血管病变是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未突破的难题。在致辞中,韩雅玲院士表示,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防治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期待通过中医和西医等广泛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有更多高质量中医药循证研究的开展与发表。

心脏破裂是AMI再灌注治疗时代患者重要的致死因素,但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尚无防治推荐方案。为防治AMI无再流及心肌出血,预防心脏破裂,提高AMI患者的存活率。结合过往多项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杨跃进教授课题组提出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负荷他汀和尼可地尔的“心三联”治疗方案。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共收治AMI患者959例,死亡17例(心脏破裂8例,占比47%)。在使用“心三联”方案后,2016年CCU收治AMI 患者1010例,死亡15例,心脏破裂3例(占比20%),且均为发病12小时内的患者,入院前就已发生心脏破裂。杨跃进教授指出,“心三联”方案通过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或屏障功能,防治AMI无再流及心肌出血。因此,“心三联”方案有望能够预防AMI患者的心脏破裂。

对去卵巢小鼠使用芪苈强心发现,可挽救去卵巢小鼠左心室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脏凋亡,提示未来在对女性心衰患者可能有更好的治疗价值。

在治疗方面,需守正创新。除传统药物治疗外,共识推荐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2013年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关于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成为支持此论点最强有力的循证证据。循证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另外,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还证实,芪苈强心胶囊能够降低舒张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舒张功能,提高舒张性心衰治疗有效率。

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通过增加PPARγ可减轻小鼠急性心梗后的心肌重构,减少心脏纤维化,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李新立教授强调,芪苈强心是否可以作为预防心梗后心室重构导致心衰的治疗策略之一,值得更多研究去验证。

对于诊断明确的CMVD,可给予药物治疗。张教授表示,目前证据充分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尼可地尔和通心络胶囊,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张子新教授特别指出,通心络胶囊具有多靶点的作用,其对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缓解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障碍等具有综合的治疗作用,或可成为解开冠脉微循环障碍难题的密钥。

左侧颈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用于β受体阻滞剂后仍发生晕厥或心脏事件和植入ICD后仍发生电风暴等患者,疗效确切,得到指南推荐。

2019年,由吴以岭院士领衔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期待有更多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药物应用于临床,帮助人们抵抗心血管疾病,共赴健康未来。

PPARγ的主要作用包括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糖脂代谢和拮抗凋亡,李新立教授强调,PPARγ在心脏保护作用中的潜在机制,如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影响其他转录因子和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基于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及前期研究,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具有保护心梗再流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得到保护后,也会反过来保护心肌细胞。杨跃进教授指出,通心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缩小AMI心肌无再灌注面积,减轻心肌出血、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最终缩小心梗面积。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室颤。临床上,室性心律失常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王祖禄教授介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与张澍教授等专家牵头的调查研究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指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 41.84/10 万人,若以 13 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 54.4 万人/年。其中多数的心脏性猝死由心律失常导致。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zonghexinwen/2022/0622/1280.html



上一篇:“心”技术,奏强音——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
下一篇:内外兼修,山大齐鲁医院(青岛)心血管中心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