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心血管疾病治疗下一个十年展望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融会全国心血管病专家的集体智慧,探讨解决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临床实践中的难点。 医疗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是AI应用强大的驱动力。心血管领域从数据获取、证据判断、研究策略制订

“融会全国心血管病专家的集体智慧,探讨解决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临床实践中的难点。

医疗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是AI应用强大的驱动力。心血管领域从数据获取、证据判断、研究策略制订、器械置入到患者随访,形成闭环。未来,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患者家属一起,共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

泛血管疾病是一组血管系统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因其有共同的病因、病理特征,在治疗时应在上游进行干预,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正常血管到脂肪条纹、到纤维斑块、到粥样硬化斑块,最后到斑块破裂,这一完整的事件链在全身血管皆可发生。如果发生在心脏则为心血管疾病,在脑则为卒中,在四肢则为严重的外周血管缺血。随着年龄增加,多血管病变同时发生的概率不断叠加,常常相伴而发。因此,葛均波院士强调,“健康中国2030”应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几十年的发展,支架置入已经达到平台期,冠脉介入已进入第四次革命,即冠脉介入无置入时代,包括完全可降解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葛均波院士介绍,中国首例介入无置入患者已完成了5年随访,效果良好。

4C会议邀请众多心血管领域的大咖对行业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解读,《医师报》将持续为您播报会议精彩内容。

葛均波院士强调,未来10年,将是中国心血管领域创新大暴发的时代。中国心血管创新模式,从模仿、改进到原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在走向世界。

瓣膜介入适应症从高危、中危到低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医学界已开始关注更早期的换瓣治疗获益,已有研究证实其可行性。葛均波院士表示,未来,对于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换瓣治疗也可能会走上历史舞台。目前,中国400余家医院中完成了18000例TAVR术,这一数据与20年前的PCI手术相似,相信20年后的TAVR手术也必同现在的PCI一样,成为普通常见的手术,惠及更多的瓣膜病患者。

在葛均波院士牵头下, 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成立。该俱乐部的初心是希望激发一线临床医生——发现和解决临床需求主体的创新潜能,引导其积极参与医疗技术及相关器械研究,并进一步为其提供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平台,最终实现国产医疗技术与器械产品化的市场化,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摆脱模仿,立足创新,进而走向世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分享了未来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支架介入、瓣膜病治疗、AI对心血管领域的影响等,都是变化的重要方向。他表示,泛血管理念革新将为心血管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支架完全吸收后,我们希望还患者一段正常的血管,而不是单独解决狭窄问题。”葛均波院士表示。

在谈及如何将理念变成实践时,葛均波院士表示,要形成预防、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康复等一站式、全周期、可持续的模式,探索优化的诊治流程,建立科学防治体系和标准,收集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研究临床评估和干预方法,提高泛血管疾病的医疗质量,最终形成中国泛血管疾病全景管理模式。

5月13日,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4C)在线上开幕,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介绍,4C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9年创办,四年来风雨同行,初心不改,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葛均波院士表示,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在泛血管理论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体系,最终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人类”的目标。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zonghexinwen/2022/0531/1237.html



上一篇:同济大夫说|血压不稳,当心心血管病找上门!专
下一篇:猪油危害最大,是心血管病的元凶?提醒:真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