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早实核桃建园技术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核桃是我国的主栽果树树种,由于其经济价值较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成份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来看,1 kg核桃仁相当于9.5 kg的牛奶,或4 kg牛肉的营养

核桃是我国的主栽果树树种,由于其经济价值较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成份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来看,1 kg核桃仁相当于9.5 kg的牛奶,或4 kg牛肉的营养。从医学方面看,核桃所含18种氨基酸、脂肪、镁、磷脂等,对防治心血管病、补气养血、补脑有良好的功效,故被公认为高营养和补脑食品。近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的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广阔。早实核桃结果早,易丰产,栽后2~

3年就可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并

且栽培管理技术简单,是一项投资少,

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

1 主要优良早实品种

1.1 辽宁1号。由辽宁果树研究所培育而成,属早实类,1989年通过林业部鉴定。①品种特点:树势较旺,较直立,树冠圆头形,分枝力较强。②果实经济性状。坚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1.1 g,壳面较光滑美观,壳厚1 mm左右,缝合线紧,可取整仁,出仁率56%~60%,仁色浅,风味香,品质上等,属雄先型,晚熟品种。该品种树冠紧凑,适宜矮化密植栽培,合理控制产量,精细修剪,防止结果部位外移。③抗逆性:较抗寒、抗旱、抗病,要求土壤深厚,肥水条件好。

1.2 辽宁3号。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培育,属早实类。树势中等,树冠开张,半圆形,雄先型,中晚熟品种,结果枝属短枝型,侧花芽比例59%,坐果率高,坚果长圆形,壳面较光滑,缝合线平,不易开裂,单果重11 g,取仁易,仁色饱满,色浅,出仁率55%~59%,该品种连续丰产性强。该品种树冠紧凑,适合密植栽培。抗逆性:抗寒、抗病、抗旱。

1.3 辽宁4号。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培育,属早实类。①果实经济性状。坚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2.5 g,壳面光滑美观,壳厚1.23 mm,缝合性紧,可取整仁,出仁率56%~59%,仁色中,风味香,品质中上等。②生长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树姿半开张,分枝角度60°,树冠圆头型,属雄先型,晚熟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壮,丰产性强。③抗逆性:较抗寒、抗旱、抗病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

1.4 中林1号。中国林科院培育,1989年通过林业部鉴定。①果实经济性状。坚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0.45 g,壳面较光滑美观,壳厚1.1 mm,缝合性微凸,结合紧密,可取整仁,出仁率57.4%,仁色浅,风味香,品质上等。②生长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树姿较开张,分枝角度65°,树冠自然圆头型,属雄先型,中熟品种,该品种连续结果能力强,结果过多易变小,注意加强肥水管理。③抗逆性:较抗寒、耐旱、抗病性差。

1.5 中林3号。中国林科院培育,属早实类。①果实经济性状。坚果中等大,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1.93 g,壳面光滑美观,壳厚1.34 mm,缝合线紧,结合紧密,可取整仁,出仁率54.4%,仁色中,风味香,品质中上等。②生长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强,树姿较直立,分枝角度60°左右,树冠自然圆头型,属雌先型,中熟品种,该品种树势强壮,特丰产,注意加强肥水管理。

1.6 香铃。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培育,属早实性。树势中等,树姿直立,树冠圆柱形,分枝力强,雄先型,中熟品种,果枝率85.7%,侧生果枝率88.9%,坚果长圆形,单果重9.5~15.4 g,壳面较光滑,缝合线平,不易开裂,出仁率53%~61.2%,核仁色浅,风味好。丰产性和抗病性较强。

2 园地选择

2.1 气象条件。选择背风向阳地带,年均温度8℃~16℃,绝对低温-25℃,绝对高温40℃,无霜期150~240 d,年降雨量1 200 mm以内。

2.2 立地条件。海拔1 000 m以下,选择土层厚度1 m以上,土壤pH为6.5~8.0,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壤土地、丘陵地和山坡地。选择坡度在20°以下光照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避免在山头、风口和低洼地带栽植核桃,丰产园应有灌水条件。

3 栽植密度

核桃属高大乔木,生长旺盛,树冠高大,因此建园密度不可太密,立地条件差的坡地、河滩地,栽植密度3 m×(4~5)m~4 m×(5~6)m为宜,立地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有浇水条件的地方以4 m×5 m~4 m×6 m为宜。

4 品种配置

核桃为风媒花雌雄同株异花,多数品种的雌雄花开放时间不同,称为雌雄异熟。雄花先开的称雄先型,雌花先开的称为雌先型。由于同一品种雌雄花期不一致,不能授粉,因此,雄先型品种和雌先型相互配置才能授粉,保证坐果率。

5 栽植时间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qikandaodu/2021/0319/596.html



上一篇:学会管好胆固醇
下一篇: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