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水平 (3)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73年我国学者首次成功施行国内首例经皮穿刺经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985年开展的经皮球囊导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创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

1973年我国学者首次成功施行国内首例经皮穿刺经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985年开展的经皮球囊导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创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近10多年来介入治疗在我国发展,每年的例数以11%到25%的速度持续增加。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器械的同时,我国学者也不断对相关技术和器械进行研发,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多种新型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极大地促进了介入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国产NeoVas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于2019年2月27日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架在植入人体后,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后,支架最终完全降解,血管结构和功能得到恢复,三年临床随访数据表明,远期安全性好于国际同类支架。近年来,中国学者的许多研究及新技术多次被欧洲指南引用,标志着我国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已由过去的模仿、学习和推广国外先进技术,迈上产学研相结合和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台阶。

韩雅玲院士指出,近10年中国冠心病治疗临床研究的数量、质量取得较大进步,方法学从早期大样本单中心注册研究,发展到盲法、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内容与成果多聚焦于国产抗栓药物、器械、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冠脉腔内影像学发现,中国学者在国际顶级医学或专业杂志发表的数量日益增多,并被国际指南引用。未来5年将会问世更多我国自主产权的新药械,预计在抗栓药、冠脉复杂病变处理策略、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的指导意义、创新性的诊治方法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韩雅玲院士介绍,1962年我国启动了心脏起搏器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工作,此后20多年间我国心脏起搏技术不断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经验。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脏起搏专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外起搏治疗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国内主要电生理中心起搏器植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生理事业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此后20年间中国学者大力开展了心脏电生理技术研究,1991年我国学者报道了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验,这是国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开始;1995年组成的“全国射频消融疑难病例研讨会”手术队,对疑难射频消融病例进行攻关,促进了国内导管消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1998年我国完成国内首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开启了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历程。近10年来,我国心律失常领域临床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高质量的临床型研究越来越多,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中国证据,其中“房颤相关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消融还是起搏治疗”研究,直接修改了欧洲房颤指南对此类情况导管消融治疗的推荐级别。

在高血压防治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完成了5次全国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上升至23.2%,患病人数达到了2.45亿人。韩雅玲院士介绍,1960年我国学者提出综合快速疗法,强调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血压,1965年我国学者提出“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多年来我国学者开展的多项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赞誉,对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些研究结果被国际高血压指南引用,同时在CCS-Ⅱ、ONTARGET等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也都有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1969年刘力生教授等在首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基地,积极推行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首钢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基地治疗与管理模式称为“首钢模式”,并赞誉为发展中国家人群防治模式。此后,“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燎原计划”等模式也被证实适合我国国情并得到大力推广,1998年原卫生部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我国于1958年开始对高血压开展基础研究,主要聚焦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临床研究、发病机制和药理学等方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在上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韩雅玲院士介绍,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相继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此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发展。21世纪初国产封堵材料的成功研发促使先心病介入治疗迅速在全国推广。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到2018年,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数量逐渐增长,总例数为世界之最。在先心病新材料器械研究方面和术式改良方面,我国学者不断尝试,实现了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双提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2010年我国开展了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推动了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在我国的又一次大发展。国产瓣膜自主研发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推广齐头并进。此外,我国学者在经皮心室重建术、心室折叠减容术、扩张型心肌病免疫吸附治疗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我国学者首创的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为微创室间隔减容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qikandaodu/2020/1103/348.html



上一篇:探寻国产心血管高值医用耗材领域蕴藏的市场机
下一篇: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召开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