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医生多看了一眼,救了一命!这些疾病信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年9月,浙大一院官方微信发文介绍该院一位医生问诊时因为多看了一眼病人,竟然看出病人有脑梗的先兆,救了病人一命。 65岁的刘女士此前在医院查出肾结石,随后按照医生的要

2019年9月,浙大一院官方微信发文介绍该院一位医生问诊时因为多看了一眼病人,竟然看出病人有脑梗的先兆,救了病人一命。

65岁的刘女士此前在医院查出肾结石,随后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在复查时,接诊医生向刘女士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在这时医生看着刘女士的脸部,察觉出些异样,便问道“您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鼻子两侧的沟纹不太对称?还是一直都这样?” 刘女士表示自己没有注意过,医生又问“那您身体有没有异常情况?比如没有力气、麻木这些情况?”“有有有,最近两三天觉得右边的胳膊有点没力气。”刘女士告诉医生。 之后,经过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了解到,刘女士本身患有高脂血症,没有查过血管的情况,3天前开始觉得右侧肢体乏力,另外,她右侧鼻唇沟略浅,伸出舌头检查时也发现舌头往左偏(正常人应该是居中)。

种种迹象让医生觉得,这可能是脑梗的征兆。CT检查结果果然显示,头颅左侧有梗塞风险。 “突然出现的双侧鼻唇沟不对称通常也是脑梗的一个征兆。”医生介绍,有时细微的变化,普通人并不会特别注意,但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

因为医生在就诊时多看了一眼,让患者及早的发现了疾病隐患,救了患者。事实上,很多疾病都可以首先通过细心的观察看出来,甚至我们自己平时可以先多观察观察自己,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1、耳垂是否有褶皱——警惕冠心病

大家照镜子时可多留意耳垂,如果本来光滑的耳垂,突然出现了一个斜线或者皱痕,或深或浅,可要小心了,最好及时到医院查一下心脏和血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谢强2016年6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这道耳垂折痕也叫做冠心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冠心沟之所以和心脏病、血管病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因为耳垂为身体要端部位,对缺血相当敏感。动脉硬化导致的血流减少会引起耳垂血管断裂,造成侧向的皱纹。 所以,耳垂皱褶,可以在临床中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患者。有耳垂皱褶的人,更加易患心血管疾病,要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

2、眼周有小黄斑——警惕高血脂

如果你发现眼周长出了黄色或橙色斑块,微微高出皮肤,那你可要小心了,这是高血脂的信号,而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冠心病。 甘油三酯、胆固醇沉积引起黄瘤,在腋窝、腹股沟、躯干、小腿上肢等部位都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黄瘤,有的是单独分散开的,有的是密集的。 眼睑内侧、肘部、跟腱、脚踝等也是多发部位,当皮肤表面出现黄瘤的时候,可能血脂已经出现异常。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龙2017年5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这种黄色的斑块叫做睑黄瘤,它是人体内脂质代谢障碍的外在皮肤表现。有睑黄瘤的人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明显增加。出现它最好到医院查查血脂,尤其是40-60岁的中年人,一定要重视起来。

3、脖子有肿块——警惕甲状腺癌

7月26日美联社报道,美国一位观众看电视时,注意到电视上一名女记者脖子上有一处肿块,于是给她发邮件,建议她去检查一下。 这名28岁的电视记者 Victoria Price 听从了这个建议,结果真的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并将接受手术,切除肿瘤、甲状腺和几个淋巴结。 她说:“医生发现肿瘤正在扩散,但没有扩散太多,我们希望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手术。我将永远感激那个不厌其烦地给我发邮件的观众。”

记者Victoria Price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樊友本2012年12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平时注意甲状腺的变化,学会自我检查。首先观察,颈部两边是否对称,是否有鼓包肿块。双手放在喉结位置,做吞咽的动作,如果甲状腺有肿块,一般可以摸到。 主要为以下5点:

一看大小,体积越大越恶性;

二看速度,生长越快越危险;

三看进展,是否转移到脖子其他地方;

四看病史,是否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头颈部放射治疗史;

五摸肿块周围有无淋巴结,若在甲状腺周围颈部能触摸到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可能是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应该高度注意。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zonghexinwen/2021/1001/945.html



上一篇:老年人若想远离疾病,建议补充这4种营养元素,
下一篇:康健园 | 集合多学科力量,从源头上预防血管性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