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心理应激干预对心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心肺(2)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3 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组别
<0.05),详情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组别 例数(n)SAS SDS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2 42干预前54. 53. 1.248 0.215干预后43. 49. 5.351 0.000干预前59. 58. 1.303 0.196干预后50. 57. 6.960 0.000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较(,%)组别 例数(n)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2 42干预前40. 40. 0.732 0.466干预后49. 43. 9.954 0.000干预前20. 20. 0.253 0.800干预后25. 22. 11.621 0.000

表3 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组别 例数(n)FVE1(L) FVC(L) FEV1/FVC(%)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42 42干预前1. 1. 1.040 0.301干预后2. 2. 7.920 0.000干预前1. 1. 1.015 0.313干预后3. 2. 7.665 0.000干预前58. 59. 0.371 0.711干预后73. 65. 2.780 0.006

3 讨 论

心理应激主要是机体应对应激源时生理和心理发生的改变过程。故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低改变心理应激的标志[8]。有研究指出[9],应激系统包含神经系统与外周系统组成,神经系统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系统,促使精氨酸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应激效应调节效用,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和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10]。因机体心理发生变化,促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变化,而机体发生不良心理应激时,作用于神经内分泌与行为调节功能诱发精神紊乱[11]。此外,心理应激改变,免疫动能随之改变,且应激侧重于抑制免疫功能调节,在应激的作用下,T 细胞(Th)细胞因子生成,可导致机体患病几率增加[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不良心理降低,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满意度增加。笔者分析,可能是,心理应激护理通过以患者为中心,并以患者为切入点,针对性进行护理,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增加了患者治疗积极性,并由被动转换为主动,增加了治疗效果,此外通过诊断、领悟、沟通、再教育4 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增加了患者满意度[13,14]。同时心理应激护理干预,遵循患者自身特点与认知,通过大脑将信号转为抽象观念,作用于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进而对心肺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应激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态,同时心功能得到改善、肺功能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1]李绍鹏.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6(3):147-149.

[2]吕辉洋,刘璐,刘青.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新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13(2):136-139.

[3]高传玉.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8):729-730.

[4]李敏,杨涛,郭亦杨.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200 例诊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22(9):1167-1168.

[5]孙丹,吉慧聪,李星丹,等.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1):2416-2418.

[6]赵狄,练桂丽.基于自动测量的诊室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心血管病风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8):799.

[7]曹毅民,郭在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技术[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26-428.

[8]王增武,郝光,王馨.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4):354-358.

[9]刘明波,王文,周脉耕.2004-2010 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34(2):985-988.

[10]陶宝明,梁静,曹癸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6,31(5):17-20.

[11]王文超,张澜.急慢性心理应激对驻疆军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6,42(1):16-19.

[12]庄士心,张晨美,闫钢风,等.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呼吸衰竭中应用的多中心调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7):523-531.

[13]袁威,张玲燕,李冬军,等.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1(4):133-136.

[14]赵莉,张明科,刘文利,等.慢性心理应激诱导的AS 兔模型血脂变化特征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4,15(26):8-10.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qikandaodu/2021/0401/620.html



上一篇:诊疗方案制定中医学人文的践行医学与哲学杂志
下一篇:口重油大易诱发心血管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